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我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渔梁古坝  

2011-07-13 06:16:57|  分类: 画说徽州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歙县渔梁古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渔梁古坝是歙县古代的水利工程,也是新安江上游最老、最大的古代栏河坝,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,被誉为“江南的都江堰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山青水秀,游人怡然,渔人驾舟,学子绘画,一派风光。站在古坝堤岸望练江向东南直奔新安江而去,心潮澎湃,遐想联翩。河滩上层层叠叠的卵石,像历史留下的一页页记录。河水在青峯翠嶂之间蜿蜒如练,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,这里正是造就徽商时代的起跑线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自古以来,为了出行的方便,徽州商人编有“路程歌”:“一自渔梁坝,百里到街口;八十淳安县,茶园六十有;九十严州府,钓台桐庐守;潼梓关富阳,三浙垅江口;徽郡至杭州,水程六百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徽州地界深处皖南山区。所谓“七山一水一分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,生计艰辛,发展困难。不少人抛妻别子,弃离家园,出外经商。民谣曰:“前世不修,生在徽州,十三、四岁,往外一丢。”他们奔出山林走的就是这条水道。沿着新安江跨进外部世界。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黄河两岸,甚至国门之外。由于行商坐贾活跃了经济、流通了商品、促进了生产、改善了生活、聚合了民气,铸成了“无徽不成镇”的辉煌。徽商的成功与崛起,让徽州美名远扬。“山深不偏远,地少士商多”。致富的徽商带着大量资质回到家乡,建宗祠、修宅院、办学堂、铺道路、架桥梁。文风昌盛,耕读传家。让“商贾而好儒”的风尚代代承递,由此演译辐射开来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……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

渔梁古坝 - daikang390505 - 我的博客

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1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