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浪拍石
碧波无垠的海洋念着太阳、念着大地、念着月光。昼夜不舍地积累着生命的能量。铿锵和鸣的涛声是她青春飞扬的呐喊,激浪拍岸的水花是她至爱天地的歌唱。
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,著名诗人艾青写了一首短诗:
《礁石》
一个浪,一个浪
无休止地扑过来
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
被打成碎沫、散开……
它的脸上和身上
象刀砍过的一样
但它依然站在那里
含着微笑,看着海洋……
在歌的旋律,画的景色中诗人把礁石塑造成深厚坚韧、不折不挠的精神化身。 这个坚毅的生命形象,曾经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。可是在1957年,有人却说:礁石是“航船”的敌人,是“舵手”的敌人。艾青成了“右派”。欣赏“礁石”的读者也成了“右派”。保存了有关礁石的文字和图片的人们也成了“右派”……。覆盆之下,留藏了多少世间的剧痛和人性的重创!
潮阔似绸,狂澜如花,浪打崖岸,峥嵘天下。
礁石与浪花,一个千年守望,一个永恒冲撞。
礁石与浪花,铸就了大海活力的青春长在,塑造了大海美丽的历久弥新。
今天,当我们重温“礁石”一诗,欣赏激浪拍石的景观与画面时,值得庆幸的是:那些反复折腾、血泪空流的荒唐岁月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!但是,历史是不能遗忘的。这一切都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。……
(照片摄于2008年12中下旬,蜈之洲岛)
评论